[拜訪日期:106/7/26]
這天起了大早,到秋田車站吃儂特利之後,就走路到久保田城晃晃。久保田城位於千秋公園內,雖然名為[久保田城],但本丸已經沒有了,只剩下[御物頭御番所]。
我們從大手門跡旁的大手門通り進入,原本以為後方的建築是服務中心一類的,仔細一看,竟然是秋田中央道路避難口,我想這應該是為了久保田城而設計的整體景觀。
進入千秋公園後,第一個會遇到的是[佐竹史料館],展出了江戶時代秋田藩的相關資料。佐竹氏在秋田的歷史可追溯到慶長7年(1602),初代的佐竹義宣(よしのぶ)轉封秋田,在這裡修築了久保田城。久保田城的建設非常有效率,慶長8年動工,慶長9年就竣工了,從這個建築時間來看,久保田城的規模應該不大也不華麗。另一個建設快速的原因在於久保田城幾乎沒有護城河,也沒有石垣,這是因為佐竹家怕德川幕府不開心而不敢建設的緣故。
初代佐竹義宣過世後(寬永10年、西元1633年),養子義隆(よしたか)接任,同年久保田城大火,多數的建築付之一炬,這也是目前城內僅存[御物頭御番所]的原因。
綜觀久保田這個地方的歷史,可以發現這裡的人民生活極為艱苦,幾乎每一代的藩主任內都有讓民眾家破人亡的大火,最慘的是還遇上了大地震與寒風山火山噴發…
- 二代義隆:慶安3年(1650),大火燒毀2,000房。
- 三代義處:延宝2年(1674),大火燒毀31町、1,966房。
- 五代義峰:享保15年(1730),大火燒毀1,110房。
- 七代義明:寶曆7年(1757),大火燒毀1,288房。
- 八代義敦:天明3年(1783),大火燒毀1,956戶。大飢荒。
- 九代義和:文化元年(1804),鳥海山地震、象潟隆起。文化7年(1810) 男鹿地震、寒風山噴火。
- 十代義厚:天保5年(1834),傳染病,52,464人死亡。
- 11代義睦:嘉永2年(1849),大火燒毀内町2,500房、外町2,000房。
- 12代義堯:慶應2年(1866),颱風肆虐。
這在中國應該會被民眾認為沒有獲得天命一類的吧?!竟然還乖乖地被統治了200年、傳了12代,只能說日本人是非常能忍的民族。不過紀念館裡這麼老實把災難都寫出來,沒有竄改歷史這一點,也很讓人佩服就是了。
紀念館中有一位佐竹義榮的半身像,並不在12代的藩主裡。認真看了一下,佐竹家後來雖然沒當藩主,但仍然是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物,這位佐竹義榮是第15代傳人,不僅把久保田城跡開放給民眾使用、捐助地方文教設施,還贈送給秋田縣立圖書館珍貴的典籍《国典類抄》,難怪會被追贈秋田市文化功績章。
逛完[佐竹史料館]後,我們順路來到[御物頭御番所],這是久保田城內僅存的藩政時期建築,其功用在於管理長坂門(也就是警衛室)、放置滅火用品的地方(也就是消防隊)。現在嶄新的模樣是因為昭和63年才進行了保存修理,可以脫鞋進入參觀。
而後是木製的[表門],這是從前本丸的正門,樓梯+兩層樓的設計讓它看起來很有氣勢。這是復原的表門,原來的門早就因為火災而灰飛煙滅了。
經過[表門]後可以看到[八幡秋田神社]與[佐竹義堯公銅像],然後終於快到[御隅櫓]啦!看了看地圖,我們從久保田城的東南方進入,而這個[御隅櫓]位於西北方,也就是說,我們橫越了整個城。
茜猜想[御隅櫓]之所以會離表門這麼遙遠,是因為這是原來的武器倉庫,彈藥總是要藏好,不然被搶走了就無力抵抗了。
兩層樓高的[御隅櫓]內展示了佐竹市的歷史,還可以爬上四樓的展望台,俯視整個久保田城區。
這一路上都是城跡,難得還有一間還保有建築的,不用一直想像感覺真感動。其實百城中很多城都是近代重新建造的,東北的城多是城跡,大概跟地方財政以及仕紳的財力有很直接的關係吧!這幾年東北地區的人口凋零,但觀光漸漸有起色,或許再過幾年可以看到更多復原的城也說不定?!
久保田城
〒010-0876 秋田市千秋公園1番4号 佐竹史料館
TEL 018-832-7892
TEL 018-832-789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