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日期:106/7/24]
奧入瀨溪流指的是從十和田湖到燒山中間的這段流域,它也是唯一從十河田湖流出的溪流,燒山以下稱為奧入瀨河,向東流入太平洋。而整個奧入瀨水系除了我們所熟知的觀光與供水的功能以外,其實也肩負著發電的任務,由上至下有十和田發電所、立石發電所、法量發電所、鳶發電所等。
好吧,我知道正常人應該不太會去注意這部分,但是我們的骨子裡是工程師魂啊~
奧入瀨溪作為觀光功能的歷史其實很短,明治36年(1903)才開設了最初的林道,明治41年(1908)時,旅遊作家大町桂月初次拜訪十和田湖與奧入瀨溪,讚嘆於此地的美景而說道:「住まば日の本‧遊ばば十和田‧歩きゃ奥入瀬三里半」,意思就是說,「住就要住日本,玩就要玩十和田湖,散步就要走奧入瀨的三里半」。大町桂月並不是沾醬油式的旅遊評論,而是深度探訪後的感言,因此更具有說服力。
大町桂月雖然是高知人,晚年卻因為愛上了這裡而定居在蔦温泉。或許是因為這樣,奧入瀨溪流的入口處有大町桂月先生的浮雕,外表看起來是個很慈祥的長者。
而後因應觀光而有了馬路的修築(大正9年)、日本國家公園的指定(昭和11年)、步道的建設(昭和36年),一直到平成10年才在步道的中間設置了[石ケ戶休息站],這裡的建設,其實是隨著觀光需求而不斷擴增的。
因為馬路狹窄,很多路線都僅容會車、無法停車(停車場只有燒山、石ケ戶休息站兩處),遊奧入瀨溪流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騎腳踏車。腳踏車的租借地在[奧入瀨溪流館],裡面也有一些環境教育的設施,但參觀的人好像不是很多。
奧入瀨溪之所以稱為奧入瀨溪,是因為越往十和田湖走,溪間的小瀑布(跌水)越多,沿路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瀑布、跌水,當然也有寧靜的淺灣。溪邊的樹林是當地的原始林,多數是喜歡潮濕的樹種,像是七葉樹(馬栗樹)、水胡桃(楓楊)、桂樹,較高處還有山毛櫸、扁柏、楓樹。加上蘚苔與灌木,高低錯落的景觀變化加之以水聲潺潺,滿眼柔綠美得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由於奧入瀨溪的水來自十和田湖,等於有一個超級大的滯洪池,流入奧入瀨溪的水量相對穩定,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溪間變化萬千的水流。也因為水流穩定,溪間的熔結凝灰岩上長滿了青苔,增添了許多的意境與美感。
除了瀑布與跌水以外,還有兩處不一樣的景點。第一個是[石ケ戶],意思是石頭搭乘的小房子。這房子的主人是一位名為「松」的美女山賊,她住在這間石屋裡,向每個路過的人索取買路財。
老實說這裡除了美景鳥不生蛋(好啦其實還有鹿、有魚也有鳥),一個女生獨自在這裡當山賊,聽起來哪裡怪怪的,如果是女的妖怪,在充滿妖怪的日本好像比較合理?
另一個是[馬門岩],旁邊還有[馬門橋],這兩個馬門其實不是給馬走的門,也不是什麼奇岩怪石,而是以前的人到十和田神社參拜的時候要在這裡下馬,所以稱為馬門。
我們從燒山往十和田湖慢慢前進,沿路上經過了三乱の流れ、阿修羅の流れ、九十九島、雲井の滝、銚子大滝… 每一處都有它的特色。
[三乱の流れ]是數個水流合流的景色,因為每個水流的水量大小變化,讓這裡的水況有著千變萬化的表情。另一個特色是溪流中間豐富的植物相,像是大自然的巧手所設計的造景。
[阿修羅の流れ]是很多明信片取景的所在,如果我阿母來這裡,應該可以拍出很空靈唯美的照片,但哀鳳拍起來其實也不賴啦~
[九十九島]指的其實是溪流中大大小小的石頭,在激流中好像一個一個的島嶼。老實說這個點我們認不出來,因為類似的景觀一路上有很多。
[雲井の滝]是個落差20公尺的瀑布,多數的觀光客都會在這裡駐足拍照。雖然這瀑布的規模可能比台灣某些瀑布還要小,但可能是四周的環境仍然保持得很原始,人也比較少,感覺特別地清幽。
[銚子大滝]應該是必看的景點了,也是一整路上最大的瀑布。這裡當然不能跟尼加拉大瀑布相比,但近距離站在20公尺寬、7公尺高的瀑布旁,也夠壯觀了。
其實奧入瀨溪流沒什麼好寫的,它就是很美、很美、很美,以茜的技術,根本拍不出那個感覺。曾經有導遊說過,這裡的楓葉美的不像話,其實即便是沒有楓葉的夏季,它就美的像仙境啦!有機會一定要親自走一趟才啊!
奧入瀨溪流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