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茨城縣北藝術祭] 日立駅,充滿藝術感的海上玻璃車站


[拜訪日期:105/11/3]
  這兩天我們住在「日立駅」附近。日立這個地方台灣人應該很熟,因為這邊的「日立海濱公園」是賞粉蝶花的地方,每年五月都會有很多台灣人到日立賞粉蝶花、到足利花園賞紫藤、到富士山腳賞芝櫻。

  日立駅位於日立市中心,明治30年(1897)通車時原本的名稱是助川駅(すけがわえき),這裡原本只是一座礦山,後來在明治41年(1908開通了一條日立礦山專用鐵道,整座城市就因為日立集團的到來而發展了起來。昭和14年(1939)的時候日立市成立,車站就跟著改名為日立駅」(ひたちえき了。

  日立駅原本的樣子很傳統,一直到近幾年的改建之後,才脫胎換骨成為一個觀光景點。目前日立駅的模樣是出身當地的建築師、也是普利茲建築獎的得主--妹島和世所設計改建的。緊鄰著太平洋的日立駅打破了一般人對車站的既定印象,以大面積玻璃來做為車站的外牆,巧妙地讓一片片的透明模糊「裡面」和「外面」的空間界線,從車站的外面看起來,是一座美麗的玻璃屋懸在太平洋的海平面上,然而,從車站的裏頭向外看,大海彷彿可以觸碰得到(ㄟ..其實也還隔著一條高架道路,但也夠近的了),於是很多人在靠海側的落地窗前看著海發呆,或是到sea birds咖啡廳,用一種文青的心情看著海喝下午茶。


  2016年的茨城縣北藝術 Kenpoku Art 2016也選擇了這個車站作為展示的地點之一。雖然茜這次來茨城縣的目的就是為了看茨城縣北藝術季,但是茜全部的精神都在了解展出的內容,對於整個藝術祭的背景倒是沒有花時間去了解,只知道策展人是森美術館的館長南條史生,主題是「山、海、藝術」,時間是917日至1120日,為期65天。有85位藝術家參與這個盛會,作品有百餘件。

  而在網站上瀏覽作品時,茜則慢慢地體會到整個藝術祭似乎跟平常所看的展覽不太一樣,他似乎是透過藝術的巡禮,讓地方的價值和文化魅力在其中呈現,也就是說,整個茨城縣都是一個展覽場,而在看展的同時,歷史文化、觀光資源也一併附上了,且或許因為筑波這個科學重鎮也位於茨城縣,這次有為數不少的科技藝術作品。

  這個發現讓茜在行程安排上有些遲疑了,因為根據茜個人的喜好,選出來的展示點似乎都不包括一些有名的大景點,像是第一長的吊橋神龍吊橋、日本瀑布百選第一的袋田瀑布、天心紀念五埔美術館(有多件科技藝術作品)、能量很強的御嚴神社(這裡其實想去但排不進去)、以及有妹島和世作品的「舊淺川溫泉足湯」這些比較紅的展覽點通通不在茜的行程裡,那ㄟ阿捏?

  後來茜決定還是依照喜好和直覺去看展,畢竟跟茨城縣這個地點的連結是很personal的,我們又何必在意這些景點是不是別人眼中的景點呢?或許因為個人品味的不同,可以看到不同的角度、創造不同的連結呢?

  回頭來看日立站展出的兩件作品。


  第一件是ダニエル・ビュレン(Daniel Buren)的<回廊の中で:この場所のための4つの虹>,直翻的話應該是叫做<在走廊上:為了這個地方的四道彩虹>(吧?好啦如果有更好的翻譯請告訴我)。這是一件300公尺長、現的製作的作品,Daniel Buren將日立的長廊用彩虹的七色透明板包覆,人走在車站的通道中,光線會隨著物理座標的改變而改變顏色,這是在內部感受到的改變;而車站的外觀則會因為日夜,隨著日光、燈光而漸漸地改變,這是由外向內感受到的改變。


  第二個作品是村上史明的<風景幻燈機>,透過「長得像望遠鏡的幻燈機」,觀眾可以看到美麗的海景(包含那個高架橋),但是內容卻是從『常陸国風土記』裡面的故事得到的靈感。說它「長得像望遠鏡」是因為它的架設方式很像是個望遠鏡,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會發現,這個東西前方根本沒有鏡頭,是個封閉的裝置,裏頭是幻燈機。


  我們面對著真實的海洋,閉上一隻眼睛,看到的卻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現實不成比例的四肢、不可能出現的動物、不可能從海洋中抓取到的東西,於是現實跟幻想邊界被打破了,恰恰跟這個空間給我的感覺相互呼應。


  日立駅原本只是一個節點,把人從這個點運送到那個點的一個暫時的、過渡的地點,但是因為藝術,這個節點從一個向量的起點,變成了向量的終點,感覺真的很有趣。



日立駅
茨城県日立市幸町一丁目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