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台灣東部]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遺址




[拜訪日期:109/5/235/24]
  因為下雨的關係,我們的行程安排優先考慮室內,而因為甜心對歷史很有興趣,常常會要茜買歷史相關書籍給他,所以我們就決定去參觀史前文化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參觀的人數真是少得可憐,而且參觀居然不需要門票?後來才發現,原來人家六月要整修,所以到5月底之前都是免費入館的,這樣不知道算是賺到還是虧了,因為很多文物都收起來了,但是文字、模型類的都還在,所以還是有足夠的資料可以參觀。


  史前文化博物館有幾個常設展的部分:台灣自然史、人類的演化、台灣史前史、科學的考古學、台灣南島民族等,每個展廳都有豐富的資料。但因為文字很多,所以我們大概是以一種走馬看花的心態來參觀,遇到有興趣的部分就多停留一些時間。


  在[台灣自然史廳]的部分我們停留最久的是化石標本這一區,這一區除了化石標本、復原的動物雕塑,還加上了許多的音效,當人走進的時候會發出聲音。這樣的互動有別於一般僅限於視覺的展示方式,用聽覺來吸引民眾的注意力,進而對展示內容感到好奇。而後我們發現好多化石都是出產自澎湖海溝,原來楊先生的故鄉有很多化石呢!


  來到台東不免俗要研究一下卑南文化,相關的資料在[台灣史前史廳],這裡應該要看到一些國寶級玉器,但是通通拿去做3D數位化了,只剩下照片可以看,也因為這樣,我們沒拍多少照片。


  [科學的考古學廳]讓我想起之前看的小說,仵作透過驗屍的方式來辦案,而這裡不是用來辦案,而是去試著了解古時候的人的生活方式,也有著推理的感覺,很多知識跟想法其實是跨領域的,年紀越大越覺得其實思考的方式跟邏輯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前一天看了史前博物館,所以隔天(5/24)吃完早餐發現天公做美,我們便決定去卑南遺址走走。卑南遺址是一個遺址公園,看園區地圖的時候一直聯想到日本的城跡,想像中它可能跟佐賀縣可以做勾玉DIY的吉野ケ里一樣大,那裏可是要搭接駁車繞園區的呢!


  事實上我們想太多了,從園區入口走到展示廳只花了我們2-3分鐘,整個園區走一圈真的花不了多少時間。


  這是一個很舒服的園區,乾淨、遼闊、人很少,而且有一些有趣的巧思。從戶外表演場走到展示廳的步道旁,有10題關於卑南遺址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有一點笨啦,都來到卑南遺址公園你問這裡是什麼遺址,這簡直就像是考試問這一科的老師名字是什麼的送分題了你說是不是(什麼?你每次都錯這一題?)。


  後面的問題也都滿簡單的,比較有趣的是:卑南文化人為什麼要拔牙?這題我們國中生楊川立馬可以推論出答案,果然是實實在在的文科腦。

  這裡的展示館需要付費,一進門是一個挖掘現場,可以從透明的通道往下看,看到很多石棺。這時候茜就很佩服考古學家了,這些石棺的遺跡在我們外行人眼裡就是一堆石頭,但是他們卻可以說出很多推論,還能看出生活的遺跡,考古果然是一門學問。


  展示內容很豐富,雖然內容跟本館應該有所重複,但是應該是因為本館都收起來了,相對而言這裏都還看得到,所以我們花了一點時間來觀看。


  展示廳有一個3D的彩繪可以拍照,但不知道是不是設計的關係,不容易拍出[躺在石棺中]的效果。(溫馨提醒:家裡有老人家的請不要輕易拍攝,拍了也不要讓老人家看到以免被罵)


  3D彩繪旁邊有卑南人的模擬雕像,從這裡我們知道卑南人的身高大約是155~165cm,這也是門口問題的答案。沒錯,門口的十個問題在展場裡都可以找到答案,前提是要認真看啦。


  看完展示場我們來到考古現場。茜先前去過西安兵馬俑的考古現場,這裡就是縮小版的,同樣的感嘆是現場的石頭在我們眼中是雜亂的,但是在考古學家眼中卻是有故事的,差異真大!


  這幾天剛好看到一部日本電影[祈禱愛],電影的背景是日本的八戶(我們去過呢),男主角正是個考古學者,講到繩文時代的事情就充滿熱情,我想這就是面對自己興趣時的反應吧!看完[祈禱愛],很想再去八戶走走,去會會當地的魚貨和男山清酒呢!不知道台灣有沒有可能拍出類似[祈禱愛]的卑南文化電影呢?

  最後我們來到現場工作人員推薦一定要去看的月形石,據說月形石正對著遠方的都蘭山,可以在感受到一股崇敬的力量。

  四公尺高的月形石全數是對著北偏東30°的方向,上方有一個圓洞,考古學家發現了這個圓洞和太陽的關係,推測他可能有年曆的用途。卑南遺址上原本有一片月形石林,現在這座卻是僅存的一座,想想有那麼多月形石遙望著都蘭山,有一種「萬佛朝宗」的感覺,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月形石其實是一種表示崇拜的功能呢?


  有機會到卑南遺址走走吧!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目前閉館中,110年重新開放

卑南遺址公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