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之前看了很多要帶的裝備的資料,實際走一次發現有些裝備對肉腳來說是真正需要的,有些則是可以現場花錢解決的。※記號的是有套裝出租的(七個項目),平常沒在爬山的,真心建議用租的就好,套裝的價格只要日幣10,000円,折合台幣2,800元,還不占行李空間(我們光這些裝備就兩箱了有夠誇張)。
底下是列表,後面我會說明為什麼要帶,帶多帶少要考慮自己體力,以茜來說,當然是能不帶就不帶…
一定要有的裝備
l 登山鞋※
l 登山杖※
l 登山背包※
l 兩截式雨衣(或防風防水外套)※
l 防寒衣※
l 頭燈※
l 壓力褲
l 護膝or髕骨帶
l 很多100円硬幣
l 隨身電池
l 塑膠袋(作為垃圾袋使用)
l 手錶
l 衛生紙
l 個人備用藥
可以花錢了事的裝備
l 水、飲料
l 能量飲、能量棒、零食
l 氧氣罐
可有可無但有比較方便的裝備
l 綁腿※
l 遮陽帽、太陽眼鏡
l 工作手套
l 背包雨衣
l 毛巾
l 濕紙巾
l 圍巾、保暖帽、暖暖包
l 防曬油
可放在山下置物櫃的物品
l 換洗衣物
l 拖鞋
l 牙刷
l 其他哩哩摳摳
********************************
[一定要有的!]
登山鞋※
包含在租賃套裝中。事實上我們這一團有一群歐洲人穿著nike+短褲+t-shirt就上山了,但是因為肉腳茜核心肌群非常弱,穿著登山鞋走碎石子路都還會打滑,所以真心建議不常爬山的人還是穿登山鞋會安全許多。


然後因為襪子要穿厚一點以免磨破腳,所以登山鞋最好穿比平常大半號~一號的尺寸比較合適。茜這次穿的是snug的繃帶襪,還滿舒服的。
登山杖※
我們的導遊沒有拿登山杖,那群歐洲人也是,但還是同樣的情況,肉腳茜本人的核心很弱,腿部肌肉也很弱,在很多爬上爬下的路程、高差超過40公分的樓梯、要跨過大石頭之間的縫隙,這些情況下都需要登山杖的輔助。在打滑的路面跟下山的地獄,也幸好有登山杖幫我撐住很多差點跌倒的摸門特。
我們家因為看書上的登山杖烙印覺得很酷,所以一人買了一隻金鋼杖,我跟甜心買一般大小(150cm),楊先生跟蜜蜜買迷你金鋼杖。會把尺寸寫出來的原因在於…香草航空的托運行李不能超過120cm,超過會被收取大件行李費用,所以要是你搭乘香草航空,那這隻金鋼杖要用郵局寄回台灣。寄的時候要包裝,我們在tokyu hands買了紙筒裁成剛好150cm(郵局只能寄150cm以下的包裹),兩邊用膠帶封住寄海運,所以現在金鋼杖還在海上漂流。
其中紙筒一個259円,郵寄兩隻金鋼杖花費1,900円。如果覺得很貴,那就買盤子或是mini size的金鋼杖烙印就好,才能放在行李箱託運。
登山背包※
即使是看起來超強的歐洲人,也有背登山背包,他能分散重量,讓你的肩膀、背部不會痛到爆。
背包大小30L就好了,以免不小心帶太多東西 XD
兩截式雨衣(或防風防水外套)※
我們很幸運沒有遇到下雨,但是如果下雨,一定要穿雨衣,而且要穿兩截式的比較安全,雨傘是絕對不行的。
茜自己帶的是goretex外套,可以防水又可以防風,可以捲得很小放背包。茜沒有帶雨褲而是穿兩截式快乾的登山褲,楊川我還有幫她準備迪卡儂雨褲,很輕很好帶。
同團團友很多人穿的是登山裙+壓力褲,看起來活動自如,我想應該也是很好的穿法(迪卡儂有賣,看起來很好穿)。
防寒衣※
到八合目以前都很熱,但是太陽下山後氣溫是驟降的,一定要加上防寒衣。如果是租用裝備給的是fleece那種輕量的保暖衣,自己帶的話建議可以帶羽絨衣,很輕又可以捲得很小。
茜這次呆呆的把它當北海道穿衣服,還帶了發熱衣。鄉親啊~這是傻瓜的行為,因為山上根本沒地方換衣服,茜在山頂花了300円穿發熱衣,後來太陽出來又花了200円把衣服脫掉,根本浪費錢。
頭燈※
這是一定要的!因為半夜爬山什麼都看不到,一定要有頭燈才有辦法攻頂。
壓力褲
雖然楊先生說壓力褲是心理作用,可是導遊爺爺也有穿呢!茜穿了台灣博克多的壓力褲,真心覺得有穿有差,至少上山的時候腳的狀況很不錯,只有中間血糖低的時候覺得腳浮浮的,喝了能量飲之後就好了。
護膝or髕骨帶
下山時腿部肌肉不夠力的人膝蓋會很吃力,這時可以準備護膝或是髕骨帶,可以減少膝蓋受傷的機會。
很多100円硬幣
富士山上廁所要付費,費用200~300円不等,多半是投幣不找零,所以準備足夠的100円是很重要的。
隨身電池
山上沒有辦法充電,且因為網路時有時無,所以隨身wifi、手機都很耗電,沒有隨身電池會很難過…
塑膠袋(作為垃圾袋使用)
所有垃圾都要帶下山,每個人都要準備垃圾袋裝垃圾。
手錶
跟團有集合時間,雖然大家習慣用手機看時間,但是帶個手錶有備無患,而即便是自己爬山,也要注意日出的時間,以免爬半天錯過御來光,那不是很悶?(記得要先把手錶調成日本時間,手機才會自動調整,手錶不會)。
衛生紙
大部分的廁所有衛生紙,但還是有些沒有。
個人備藥
這部分因人而異。
[可以花錢了事的]
水、飲料
能量飲、能量棒、零食
氧氣罐
這些物品一路上遇到的山小屋都會販售,但是就是很貴,山下一瓶140円的飲料到山上是500円,所以我們家是一人背750ml的飲用水,不夠的就在山上花錢買(所以花了不少錢)。
能量飲、能量棒、零食部分我們有先在藥妝店買了,一個人兩包能量飲、兩隻能量棒,另外還準備了鹽糖。不得不說果凍狀的能量飲真的比較好用,喝完還不會口渴,能量棒吃了會口乾,還得喝水。
鹽糖非常需要,因為從五合目~八合目會流非常多汗,需要補充鹽份,這很輕其實可以先買帶著。
[可有可無但有比較方便]
綁腿※
富士山一路上都有很多砂石路,上山的時候只覺得滑,下山的時候小石子會一直跑到鞋子裡。茜準備了四個綁腿,結果楊先生跟楊川覺得麻煩根本沒有用,一路上就看到他們兩位一直脫鞋子、倒石子,真不知道為啥這麼彆扭。
遮陽帽、太陽眼鏡
茜的眼睛怕光,所以這兩個是出門都會準備的東西。富士山上空氣好,光線很亮,戴帽子、太陽眼鏡眼睛會比較舒服。(但是楊先生、楊川、楊蜜蜜都沒戴帽子,真的是個人習慣)
工作手套
小北百貨一雙10元,手腳並用的時候戴避免纖纖玉手被割傷(所以我們家沒人帶)。
背包雨衣
下雨的時候背包也要穿雨衣,東西才不會濕掉。這個迪卡儂有賣,茜則是自己拿防水布車了四個。
毛巾
邊走路邊擦汗用,茜準備了4條,只有楊先生有用到。
濕紙巾
山上不能洗澡,但是汗流浹背很不舒服,可以用濕紙巾稍微擦一下身體。茜準備了純水的濕紙巾還有涼感有香味的濕紙巾,睡覺前擦身體後舒服很多。
圍巾、保暖帽、暖暖包
這是等待御來光的時候需要的配備,當然也有人沒有帶啦,這就要看每個人對氣溫的容忍程度了,因為晚上山頂的氣溫大概是0度上下。
防曬油
爬山的時候其實有一點曬,但是如果你穿的是長袖的排汗衣就不一定要擦,因為當天不能洗澡啊啊啊啊。
上山時的穿著,茜當天的穿著是這樣的:
棉質t-shirt+壓力褲+登山褲(短)+登山鞋+馬拉松襪+遮陽帽+全視線眼鏡
其中的t-shirt是NG穿著,應該要穿長袖跑步衣,排汗又防曬。其中登山褲是兩截式可以用拉鍊接起來的那種,快乾又方便,上山時先穿短褲。
等待御來光的時候,茜的穿著是這樣的:
發熱衣+磨毛保暖衣+goretex外套+壓力褲+登山褲(長)+登山鞋+馬拉松襪+毛線帽+防寒手套+全視線眼鏡
其中的發熱衣+磨毛保暖衣是NG穿著,其實直接在排汗衣外面加羽絨背心或是外套就可以了,洋蔥穿衣法才是王道,要進廁所換衣服通通都是浪費錢的行為。
下山時,茜的穿著跟上山一樣,但是多了綁腿。
以上攻頂完後對裝備的檢討與心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囉~